今天是第十七个“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”。多年来,首都北京积极治理风沙危害,改善生态环境,建设宜居城市。
特别是近年来,产业的迅速崛起,让北京的防沙治沙在工程之外找到了新的实现载体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治沙办主任李金海透露,发展这种以“下”养“上”、以“短”养“长”的绿色产业,是今后全市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中国绿色时报6月17日报道(记者:郝健吴志勇)绿树成荫,花果飘香。
进入6月,北京市顺义区双河樱桃采摘园里,挂满了各色樱桃的树下,彩平菇、双孢菇、鸡腿菇等食用菌从土里拱出地面。在采摘樱桃的同时,游客们把带有泥土芳香的鲜蘑菇采到篮子里,带回城里和亲朋好友分享。这是北京市林下食用菌建设新的模式探索。
今年,顺义区将樱桃采摘与林下特色食用菌采摘相结合,在南彩镇双河果园、顺彩新特樱桃园的树下,通过林下床埋、林地摆放两种方式进行林下特色食用菌试种试验。在樱桃采摘的季节,食用菌也开始陆续出菇。
预计,双河果园食用菌总产量可达1.35万公斤,实现产值54万余元。从传统、单一的工程治沙,到工程和产业双轮驱动、两条腿走路,近年来,北京防沙治沙成效明显。
据2010年结束的北京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,全市沙化土地从2004年的54615公顷减少到2009年52448公顷;2435公顷的中度沙化土地经过5年多的治理,全部转化为轻度沙化或非沙化土地;土地利用类型、面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,其中,林下经济的异军突起引人瞩目。空气清新、生态良好、环境优美、人居和谐的远景规划,初步得到实现。昔日的沙坑、废弃矿山、垃圾填埋场上,崛起了一座座城市森林公园、郊野公园,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小憩的首选;山区、平原和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,更是为京城铸就了一道道阻挡风沙的铜墙铁壁。
随着工程的推进,北京市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年涵蓄水量达到5.9亿吨,密云水库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二级地表水质标准。全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工程实施前增加1倍,2010年全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86天,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2年持续改善。
北京市风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、潮白河、温榆河等河流两岸,涉及郊区的11个区(县)129个乡(镇)。风沙化土地分布的区域,农民往往是土里刨食、靠天吃饭,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。个中缘由,不言而喻。
如何将防沙治沙工作与当地农民增收相结合,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给出的答案是:发展林下经济。自2007年开始,北京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,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,同时注重和地区原有优势产业相结合,如昌平区的苹果、平谷区的大桃、密云县的板栗。
经过几年的建设,林下经济不仅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,而且为当地林农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子。有越来越多的京郊农民看到了林地的价值和优势,看到了林下经济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前景,积极参与林下经济建设。延庆北山绵延50公里,是北京辖区内的第一道生态屏障。
以前,这里岩石裸露、植被稀少,水土流失严重,自然条件恶劣。从2000年开始,延庆县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,加大对北山生态建设力度,启动爆破造林、退耕还林配套造林、农业生态工程、彩色树种造林等重点工程,累计绿化造林6万亩,给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。现在,北山已经成为一个多树种混交,多层次、多色彩组合的生态屏障。
沿古龙路、香龙路两条旅游干线两侧,延庆县利用荒滩、荒地发展的以葡萄、食用杏、苹果、大枣为主的北山果树观光产业带已初具规模,优质果品成为延庆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张名片。同时,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,延庆夏都的美誉名不虚传。
截至2010年底,北京市在通州区、昌平区、延庆县等12个区(县),累计发展林下经济25万亩,初步形成了以林下仿野生食用菌、仿野生中草药、林缘玫瑰、林下饲料桑、芳香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。林下经济已成为北京市各郊区县促进农民增收创收、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。
全市林下经济年增收近2亿元,林农户均收入达1.2万元。京郊的农民坐在家门口,就赚来了大把钞票。随着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,截至2010年底,全市参与其中的企业和合作组织已有70余个。
部分林农将林下经济建设与旅游、采摘、特色民俗游等相结合,吃上了旅游饭,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有机融合。据统计,全市依托林下经济形成的产业资源,新增特色生态旅游的客人超过20万人次,为林农年增加收入1亿元。
本文来源:华体会hth最新登录地址-www.accby.com